现在检验科所开展的新检验项目种类越来越多。怎样才能确保把更准确、更高效的检验数据传达给临床,去更好地服务临床和患者?
现在新的检验项目越来越多,作为检验科首先面临着新检验项目推广方面上的问题,因为新的检验项目对于临床医生需要有一个认可的过程。一个新项目开发出来以后第一步要先向检验科推广,第二步要让临床医生知道这个项目对临床治疗的帮助。医生的临床思维有惯性,往往之前讲过这个项目的好处,但之后还是习惯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而放弃对新项目的尝试。也不排除有新检验项目收费标准高的因素,让临床医生和病人接受都很困难。所以新的检验项目推广起来不是那么容易,大多数检验项目需要在临床界内获得认可后才能被推广起来。所以一个新检验项目需要经过理论认可、技术认可、应用认可、医保认可之后才能被推广起来。
检验科将检验结果送往临床和患者有几条“腿”,这几条“腿”都要走起来。第一条“腿”就是使用医院的软件系统,医生在网上签字后就可以把当天开的化验单全部打印出来。但是因为担心医疗纠纷的产生,不少医生还不太习惯这种方式,而更倾向于传统的拿检验科盖章后的化验单。第二条“腿”是检验科把化验单打印出来分配好送到各科去的传统方法。虽然避免了医疗纠纷的产生,但是效率低,可能会出现疏忽送错单子,医院大、科室多,检验单要摆得桌子都放不下。第三条“腿”是门诊现在可以自助打印,只要患者把自己的医疗IC卡拿去门诊扫描,即可出单。第四条“腿”是门诊会有检验科的医护人员,只要患者说出名字或者医保卡号,他们就可以帮助打印出患者所需的化验单据。
检验数据怎样才能做得更准确是个老问题了,必须做好质量控制,有分析前、分析中、分析后三个环节的质量控制。这三个环节之中检验容易出差错的地方主要在于检验前。数据表明60%~80%的差错都是检验前发生的,15%左右是在检验过程中发生的,5%左右是在检验后发生的。检验前的差错分别在于护士处理医嘱时,试管配发错误;抽血过程当中发生错误,没有一针见血;混匀的震摇过度导致溶血、震摇不够导致凝血。另外也有张冠李戴弄错检验对象这样的错误发生。送检过程中可能会发生时间延误导致标本过期,送检时标本洒漏、标签脱落等送检过程的差误,这些都可能造成我们的检验结果出现偏差。检验后的错误基本只存在于送化验单送错科室。如果把所有这些环节都做好,误差就会越来越小,质量就会越来越高。加强各环节质量管控是提高检验数据准确性最重要的一点。